在石油钻井作业中,钻井液(俗称 “泥浆”)的性能直接决定钻井效率、井下安全与钻井成本。固控设备作为钻井液净化系统的核心,通过去除钻井液中由地层返出的岩屑、固相颗粒及有害杂质,维持钻井液的密度、黏度、切力等关键性能指标,同时实现钻井液的循环复用。一套完整的固控系统通常由五级净化设备组成,按净化精度从低到高依次为:振动筛、除砂器、除泥器、离心机,辅以真空除气器、搅拌器、配浆罐等辅助设备,形成 “粗净化 - 中净化 - 精净化 - 辅助保障” 的全流程处理体系。
(一)一级净化:振动筛 —— 固控系统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
振动筛是钻井液返出井口后接触的首台固控设备,主要作用是去除粒径≥74μm的岩屑和大颗粒固相,承担着 80% 以上的固相清除量,可有效减轻后续设备的处理负荷。
工作原理:钻井液从井口返出后,经导流管进入振动筛的筛箱,筛箱通过电机驱动的偏心块产生高频振动(振幅 5-8mm,频率 1500-3000 次 / 分钟),使钻井液在倾斜的筛网上做抛掷运动。符合要求的钻井液(含细颗粒固相)通过筛网缝隙流入下一级设备,而大颗粒岩屑则沿筛网斜面被抛至排渣口,完成初步分离。
关键参数:
筛网目数:常用 10-32 目(对应粒径 74-1680μm),目数越高,筛网缝隙越小,过滤精度越高;
处理量:根据钻井规模选择,常规陆地钻机配套振动筛处理量为 80-200m³/h,海洋钻机可达 300m³/h 以上;
振动轨迹:分为直线轨迹(适用于高黏度钻井液,排渣效率高)和椭圆轨迹(适用于低黏度钻井液,过滤精度更高)。
应用要点:需根据钻井液黏度、岩屑粒径及时更换筛网,避免筛网堵塞导致钻井液外溢;同时控制筛箱倾斜角度(通常为 15°-25°),平衡排渣效率与过滤精度。
(二)二级净化:除砂器 —— 清除 “砂级” 固相颗粒
经过振动筛处理后,钻井液中仍含有大量20-74μm的砂级固相(密度约 2.65g/cm³),这类颗粒若长期循环,会加剧钻具、泵阀的磨损,还可能导致钻井液密度异常升高。除砂器的核心作用是高效去除砂级固相,保护钻井设备并稳定钻井液性能。
工作原理:基于 “离心沉降” 原理,由砂泵、旋流器、底流收集罐组成。砂泵将振动筛处理后的钻井液以高压力(0.2-0.3MPa)、高流速(5-8m/s)送入旋流器,钻井液在旋流器内部沿筒壁做高速螺旋运动,产生强大的离心力(离心加速度可达重力加速度的 100-300 倍)。密度较大的砂级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筒壁,沿筒壁向下运动,从底流口排出(底流为含砂量高的稠浆,需返回振动筛二次处理);密度较小的钻井液则向中心轴聚集,形成上升的 “内螺旋流”,从溢流口排出,进入下一级除泥器。
关键参数:
旋流器直径:常用 150mm、200mm,直径越小,离心力越大,分离精度越高(150mm 旋流器可分离 20μm 以上颗粒);
处理量:单台旋流器处理量为 20-50m³/h,实际应用中常采用 “多旋流器并联”(如 6-8 台一组),满足大排量钻井需求;
底流浓度:正常工况下,底流应呈 “伞状喷雾” 形态,若底流呈柱状,说明砂泵压力不足,需及时调整。
(三)三级净化:除泥器 —— 捕捉 “泥级” 超细颗粒
除泥器与除砂器结构相似,核心区别在于旋流器直径更小,主要针对10-20μm的泥级固相(如黏土颗粒、胶体颗粒),这类颗粒会导致钻井液黏度、切力升高,影响钻井液的流动性和携岩能力。
工作原理:同样基于离心沉降,但采用直径更小的旋流器(常用 50mm、75mm),砂泵输送压力更高(0.3-0.4MPa),离心加速度可达 500 倍以上。泥级颗粒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从底流排出(底流为含泥量高的细浆,可送入离心机进一步处理),溢流口排出的钻井液固相含量可降至 5% 以下,基本满足钻井循环要求。
应用场景:在黏土含量高的地层(如泥岩、页岩地层)钻井时,除泥器需满负荷运行,避免钻井液 “稠化”;若钻井液需降低黏度,可通过调整除泥器底流排量,增加超细颗粒的去除量。
(四)四级净化:离心机 —— 固控系统的 “精处理终端”
离心机是固控系统中净化精度最高的设备,可去除2-10μm的胶体颗粒、重晶石粉(钻井液加重剂,密度 4.2g/cm³)及有害可溶性盐类,主要用于以下场景:
钻井液密度过高时,分离多余的重晶石粉,降低钻井液密度;
处理含油钻井液,回收钻井液中的基础油;
去除超细固相,控制钻井液黏度,改善其润滑性能。
工作原理:分为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和碟式离心机,钻井作业中以卧式为主。设备由转鼓(转速 2000-4000r/min)和螺旋推料器(与转鼓转速差 5-30r/min)组成,钻井液从进料口进入转鼓后,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(离心加速度可达 1000 倍以上)作用下,固相颗粒快速沉降至转鼓内壁,螺旋推料器将沉降的固相推向转鼓小端的排渣口排出;澄清后的钻井液则从转鼓大端的溢流口排出,完成 “固液精分离”。
关键参数:
转鼓转速:转速越高,分离精度越高(4000r/min 可分离 2μm 颗粒);
差速比:螺旋与转鼓的转速差,差速比越小,固相在转鼓内停留时间越长,分离越彻底,但处理量会降低。
(五)五级净化:真空除气器—— 去除有害气体
钻井过程中,地层中的天然气(如甲烷、硫化氢)、空气会混入钻井液,形成气泡。若气体未及时去除,会导致钻井液密度降低(引发井喷风险)、黏度异常(影响携岩),还可能腐蚀设备。真空除气器作为 “气 - 液分离” 设备,是固控系统的重要补充。
工作原理:设备内部形成真空环境(真空度 0.06-0.08MPa),含气钻井液通过吸入管进入真空罐,在真空作用下,钻井液中的气泡迅速膨胀、破裂,气体被真空泵抽出并排放(或回收);脱气后的钻井液则通过离心泵排出,返回钻井液循环系统。
应用要点:在深井、高压气层钻井时,真空除气器需连续运行;若钻井液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,需配备气体处理装置(如燃烧塔、脱硫设备),避免气体泄漏危害人员安全。
(一)钻井液搅拌器
钻井液在罐内静置时,固相颗粒易沉降、分层,导致性能不均。搅拌器通过电机驱动桨叶旋转(转速 60-120r/min),使钻井液形成涡流,维持固相颗粒悬浮状态,同时促进化学处理剂(如降黏剂、降滤失剂)与钻井液的均匀混合。
分类:按安装方式分为立式搅拌器(安装在罐顶,适用于圆形罐)和卧式搅拌器(安装在罐侧,适用于方形罐);按桨叶形式分为推进式(搅拌效率高,适用于低黏度钻井液)和涡轮式(搅拌范围广,适用于高黏度钻井液)。
(二)钻井液配浆罐与储备罐
配浆罐:用于配制新钻井液,配备搅拌器、加药泵、剪切泵(将高分子聚合物剪切成细小颗粒,提升溶解效率),可根据钻井需求调整钻井液的密度、黏度等参数;
储备罐:用于储存净化后的钻井液,容积通常为钻井循环系统总容积的 1.5-2 倍,确保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供应稳定,同时为应对井漏、井喷等突发情况预留备用量。
(三)砂泵与剪切泵
砂泵:作为除砂器、除泥器的 “动力源”,负责将钻井液加压送入旋流器,要求具备高扬程(20-30m)、高流量(与旋流器处理量匹配)、耐磨损(过流部件采用高铬合金材质)的特点;
剪切泵:主要用于处理高分子聚合物钻井液,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(转速 1450r/min)产生剪切力,将聚合物颗粒剪切成微米级,避免颗粒团聚导致钻井液性能不稳定。
三、固控设备的选型与联动原则
匹配钻井规模:陆地浅井(井深<3000m)可采用 “振动筛 + 除砂器 + 除泥器” 的三级净化系统;陆地深井(井深 3000-6000m)、海洋钻井需配备完整的五级净化系统(含离心机、真空除气器),并提升设备处理量(如采用多旋流器并联、大直径振动筛);
按地层特性调整:在砂层、砾石层钻井时,需强化振动筛、除砂器的处理能力(选用高目数筛网、大直径旋流器);在泥岩、页岩地层,需重点启用除泥器、离心机,控制黏土颗粒含量;
联动运行逻辑:钻井液依次通过 “振动筛→除砂器→除泥器→离心机”,每一级设备的溢流口与下一级设备的进料口相连,形成闭环循环;真空除气器通常安装在振动筛之后、除砂器之前,优先去除气体,避免影响后续离心分离效率。
总之,固控设备是石油钻井 “降本增效、安全钻井” 的核心保障,其选型、运行与维护直接关系到钻井作业的成败。一套设计合理、运行稳定的固控系统,可使钻井液复用率提升至 90% 以上,大幅降低钻井液材料消耗,同时减少岩屑排放对环境的污染,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。
地址: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货厂路2号
电话:13186019231
邮箱:sales@trsyjx.com
联系人:李经理
业务电话:029-8633299
西安总部: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二路51号白桦林金融创新中心E栋1单元803室